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 贾云峰建言恩施
建设世界级 旅居康养之都
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
近年来,恩施州立足大生态,聚力发展大旅游,去年全州旅游接待突破1亿人次大关。日前,在恩施州旅游发展大会上,恩施州提出,到2030年初步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。
恩施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底气何在?这一蓝图如何擘画?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了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。
问:恩施州是我省首个编制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的市州,在您看来,恩施要达成这一目标,其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?
答:恩施州“土、硒、茶、凉、绿”五大核心资源优势底气十足。土家文化是一部生动的“土家教科书”,唐崖土司城、女儿会、吊脚楼、龙船调……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在此交融,构成独特深厚的土家文化体系。富硒资源让恩施成为一座“物产大观园”,这方山水蕴藏着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,小土豆、黑猪肉等富硒产品享誉世界。恩施还是“国际名茶汇”,恩施玉露、利川红、咸丰白茶、来凤藤茶、宣恩伍家台贡茶、鹤峰茶、巴东红、马坡茶等恩施硒茶形成多元高品质的茶叶品牌矩阵。夏季,清凉的气候使恩施成为“气象避暑地”。这里是中国气象旅游目的地,诞生了利川苏马荡、建始花硒谷、巴东野三关等一批避暑度假胜地。地质山水画般的景观更是恩施的一大特色,恩施大峡谷被誉为“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”,利川腾龙洞是世界特级溶洞之一,地质景观价值突出。
问:恩施州正全力建设以生态和民族为特色的国际一流旅游城市。您认为应当确立哪些具体、可衡量的建设目标?
答:一是成为鄂西南入境旅游门户。进一步提升州城至重点景区的交通便利性,依托国道、省道改造形成旅游风景道,加强风景道两侧环境氛围营造。重点补齐高品质住宿设施短板,新建升级一批体现土苗特色的酒店、民宿,打造为对接成渝和湘西旅游市场的门户城市,鄂西南入境游客集散、组织接待中心。
二是打造世界遗产活化示范地。巩固武陵山区(鄂西南)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,创新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。推进万里茶道(鹤峰段)申遗,对接“神武峡”线路,壮大湖北世界遗产旅游轴。
三是建设世界级旅居康养之都。依托八百里清江生态廊道,加快沿线码头与业态建设,推出“大清江—腾龙洞—大峡谷”地质探秘廊道。重点发展避暑、温泉、中医药、硒康养等业态,打造世界级山水旅游优选地和全国知名避暑、气象旅游目的地。
问:为实现“世界级旅游目的地”的愿景,恩施州推出“清龙峡”(大清江—腾龙洞—大峡谷)精品旅游线路,围绕这条线路的打造与提升,您有哪些具体建议?
答:一是建设“大峡谷”世界知名地质旅游景区,不断提升景区的世界影响力和全球知名度。增加景区国际游客数量,注重文旅融合赋能景区发展,培养景区数字化水平竞争力,健全景区国际标准旅游设施,创新景区管理运行机制。
二是主动融入全省“神武峡”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线路,借势提升自身国际知名度并引流高端客源。
三是打通“大清江”国际水上旅游黄金廊道,兼具自然和人文气息,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,把多个景区一线串珠,一并打造品质一流、内涵丰富的大清江国际旅游目的地。
四是发掘培育一批独具魅力的旅游小城、小镇、小村。
附件: